汽车金融和融资租赁sp 模式未来模式会是怎么样的,还能走多远?

第一工程机械网 0评论 2018-01-15 03:04


一、对SP模式要有信心,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

针对近期大家争议很大的“去SP化”问题,我个人认为,大家对SP模式还是要有信心,我坚信,这个SP行业未来一定会存在,不会被取代,但两级分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(有些会发展越来越好,做强做大;有些会逐步被边缘化。)。

为什么我对SP模型信心满满,原因有四:


首先,直营模式一定优于SP模式吗?

我们先看看比中国大陆汽车金融市场更成熟的台湾市场。台湾汽车金融市场多年前同样面对SP模式与直营模式孰优孰劣的思考与选择,目前这两种模型和谐共存,SP模式更优。


另外一家有15年从业经历的担保系公司,之前一直在做直营,员工人数最多时达到3000多人,做了10多年的直营模式之后,现在却转做SP代理模式了。说到这,可以将SP模式与直营模型比喻为围城,做过直营的,现在认为SP模式好;以前与SP合作的,现在高举直营的大旗。

其次,SP与直营,谁更符合汽车金融业务本质?

瓜姐文章中有一个特别好的比喻:就是以前豆子多了,就需要很多驴(SP)来帮忙推磨,接着驴帮资方磨了很多豆,带来不少好生意,但后来他们(资方)发现有“电动磨豆机”了,就开始思考是否要弃“驴”了。

汽车金融是一个比较长的业务链条,SP(或者直营团队)只负责这个业务链条中的一段业务,它的本质是服务(以下简称SP行业本质),既要注意服务效率,更要关注服务质量。如果说在服务效率上“电动磨豆机”比“驴”强一些(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是个伪命题),那在服务质量上,“驴”肯定更有“温度”。

这里我们只谈谈 “人情”。“人情”指的是对于渠道商而言,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征与风土人情。而对于全国性的资方直营团队而言,是否能把这种地方性的“人情”灌输到他们的实际业务开发上?他们能否理解每个市场的特殊情况?

对资方而言,通常是下发全国性的政策,那么既然是全国性,就很少特别针对一个省份,拟定一项政策。因此从这点上来说,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了解,是SP模式存在的天生优势,SP能把人情这块做得很到位。

再次,直营模式去了中间环节,可提升业务效率和企业利润?

一个在2000年就开始做汽车金融的大佬曾跟我说过易鑫模式,他从管理学基本原理出发(层级链条越长,监控难度越大,管理成本越高),从专业化分工和业务协同效应两个角度出发,考虑是否要做全产业链。

让我们聚焦在直营模式和SP模式,从专业化来说,SP有多年业务经营、熟悉当地市场风土人情,会比一个企业当地的分公司更不专业吗?(说到这里,我很想分享一个案例,我曾在一家汽车金融公司工作过,销售部门认为公司业务做得好,主要是主机厂的支持,特别是主机厂的区域人员的帮助。经过与主机厂区域主任交流后,我总结了一下结论:主机厂区域主任都是外派人员,工作上需要处理一些当地事务,是银行行长对他工作、生活上帮助大,还是汽车金融公司当地销售人员?4S店亦然!)。


协同效应从负责车商的角度来思考,SP可以带来多家资方产品,最大限度地转化车商的贷款客户(车商、4S店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潜在客户),而直营团队只有一家贷款产品,如何满足车商呢?提高返佣来补充?所以,从现实来看,直营模式的效率并不高、成本并不低。

最后,直营模式能更好地控制风险?

半年前,我很认同这个观念,认为它是资方采用直营模式唯一的支撑点。经过半年时间的研究与思考(欧美经营+大咖观点),我总结出了汽车金融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,其中包括SP负责业务链条部分的风险类型与管控措施(以后有机会给大家分享这个主题)。

简单说下结论——资方无法及时、全面掌握SP负责控制的风险类型以及变化,但可以通过资方可能识别的与之相关的风险类型,来让SP控股好它应该负责的风险部分(虽然资方不知道是什么)。

假设以上分析正确,资方总部如何与地方分公司切割风险范围;如何及时识别每个省/市市场出现的新风险点、及时调整对地方分公司的考核政策;如何界定直营团队的道德风险以及适当的处罚机制(根据风险范围变化而应变化)?

资方用后置指标的30+管理SP/直营,客观反映了行业管理水平还有很大改善空间,资方作为行业链条中的最重要的参与者,有动力有义务通过理念革新、能力提升、措施改善,推出整个行业管理能力的改善,而不是因为对SP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的业务风险,简单粗暴地说SP模式有问题。(如果管理不好SP,为什么有信心可以管理好直营呢?值得好好思考,不能简单地认为,自己的员工就好管理)。

目前,直营或者SP模式受到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它们的作用。直营或SP的选择,仅仅是公司销售政策这一个关节,销售政策要配合风控政策、财务政策等等,服务好公司整体业务目标(短中长),不是选择了哪些销售渠道公司就能成功,而是依据公司政策选择更适合的渠道。


例如,易鑫以上市为公司经营的短期目标,直营模式与之更匹配,让投资者更有信心。易鑫的成功是天时、地利和人和,恭喜在香港上市成功。

据我了解,以后有多家资产实力强于易鑫的资方会进入汽车金融市场,起步阶段多会采用SP模式,代理多家产品的SP团队与易鑫直营直接对抗,孰优孰劣,答案可能是强龙不压地头蛇(平安租赁对易鑫的冲击)。

其实,对高举直营旗帜的易鑫更大的威胁,来自汽车金融渠道缓慢却深刻的变化,多家SP从车商层面的竞争,努力尝试升级为车城金融服务提供商,一旦这种模式成熟,连车商都无法全面服务的直营团体该如何转型?


二、无论资方或SP,都只是在长大,并没有成长

这是我在跟国内某大型SP公司老总聊天的时候,他提到的观点,我觉得特别好。他认为,目前整个行业包括资方、SP,都只是在“长大”,并没有“成长”。“长大”指的是行业还处于婴儿期,却在不停地“长胖”。

本来之前长到二十斤就很好了,现在突然猛增到三十斤,长到它原本要两三岁才达到的体重,但无论在心智、体力,还是内功上,整个行业都没有出现“成长”,其实这是一种病态。

不过目前看来,SP还不处于生存困难的阶段,对大型SP公司来说,他们有丰厚的原始积累,可以与资方进行充分博弈;对小型SP公司来说,现在的资方很多,账号也容易拿,不再像过去拿账号很麻烦,保证金很高的时候了,对他们来说,生存应该基本不成问题。

但正如这位SP老总来说,作为SP,这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就是,如何更好地生活与成长了,而不只是长大。如瓜姐文章中最后提到的SP的四种生存技能,也是倡导SP目前要做的,不仅仅只是简单地长大,而要真正地成长。


三、资方或SP想转型升级,必须解决“会武术”问题

这一点是我的个人见解。我认为,甚至可以很笃定地说,现在所有的资方,都在婴儿阶段进行了充分的同业竞争,其实是把整个行业的竞争水平拉低了,而婴儿只有处在“成长”的过程中,才可能会有更好的竞争。这就是目前还没有人做的,汽车金融2.0阶段该怎么做的问题。

再说到SP,首先,SP是深受资方影响的;其次,SP自己是没有意识或能力去做升级转型的。就像前几天我与一个SP公司的帅哥总交流,谈到我们对SP的管理,当时我就想,如果我们跟这位SP总的公司合作的话,会有什么好处呢?

我突然想到一句话,“流氓”会武术,谁也挡不住。这是我们家乡的一句俗语,当然此处的“流氓”是个褒义词哈。这位帅哥总的SP公司,实力很强,在行业已经经营十几年了,行业经验非常丰富,那么他们的公司就是大“流氓”,那谁又会“武术”呢?可能就是我们这一类人,专注于企业战略这一块的。

个人认为,只有流氓与会武术这两个人整合到一起,才有可能提升公司整体的竞争力。

因此,个人认为,现在无论是资方,还是SP,都不会再想去做汽车金融1.0阶段的竞争了,而要做真正的转型升级,那么就迫切需要解决“会武术”问题。因为作为老SP,大家的行业经验都非常足了,在行业里都是领军人物,算得上是“大流氓”了。那如何解决“会武术”的问题?这是很核心的。

总而言之,在我看来,无论是资方还是SP,想做升级转型,必须脱离现在的固有思维,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竞争环境,去实现真正的“成长”。个人的一点浅薄见解哈,欢迎大家一起交流。(涨姿势不少了,陈总总是很谦虚)

从大家在文章中的投票数据来看(截止到11月20日),有将近一半的用户认为未来肯定会去SP化,只有1/4的人认为不可能或者不确定。但从瓜姐特邀的十几位行业大咖的留言中不难看出,大家几乎一致认为,尽管SP的发展与未来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,但只要SP们找准自己的定位,提升企业整体盈利能力,提高金融方案的设计能力,使金融与实体相结合,积累资源,沉淀自己,必将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。


收藏 举报
0 条评论
查看更多评论
©️2016 铁公基头条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湘ICP备15006966号
请您确认